湖北日報訊 黃鳳春解釋,其中“白適”,指的是西周重臣、文王四友之一的南宮適。銘文說,南宮適得到周王重用,輔佐周文王、武王,滅殷平定天下,周王即分封南宮適,到南方營建城址。
  “銘文出自曾侯墓,周王顯然分封的是曾國,受封地在今隨州地域,也就是史書記載的隨國。”黃鳳春表示,《左傳》記載“漢東之國隨為大”,意為周王在漢水東面分封的諸國中,隨國最大。
  還可佐證的是,葉家山西周曾侯犺墓一件簋上的銘文說:“犺乍剌考南公寶尊彞”。黃鳳春解釋說,曾侯犺稱“南公”為“考”,“考”為對逝去父輩的稱謂。由此可知,曾侯犺為被封於曾國的南宮適的後代。
  另外,曾侯 編鐘上一段銘文記錄了公元前506年的吳楚之戰,銘文中是吳、楚、曾三國,而文獻記載的是吳、楚、隨三國,“曾即是隨,已沒有懸念。”黃鳳春說。
  封為曾國,為何史籍記載為隨國?據介紹,春秋戰國時期,一國兩名現象比較普遍,如河南南陽附近的呂國又稱為甫,山東安丘的州國又稱淳於。
  “距今約三千年的古曾國,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。”黃鳳春說。
  (原標題:曾都之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b80vbvej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